感覺統合與孩子的學習困難
你是否曾注意到孩子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容易分心,甚至情緒起伏大?
明明聰明伶俐,卻在寫功課時東摸西摸、一下說鉛筆太滑、一下又要喝水?
這些行為,可能與「感覺統合」能力有關。

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大腦接收並整合來自五感(觸覺、聽覺、視覺、前庭覺、本體覺)的訊息,並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當這個系統運作不順時,孩子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對聲音、光線或觸覺過度敏感
動作協調差、容易跌倒
難以專注、容易焦躁
抗拒某些學習活動或社交互動
這些不一定是孩子「故意搗蛋」,而是他們的大腦正在努力處理過多或過少的感覺訊息。
根據美國職能治療學會的研究,即使沒有診斷,約有 10% 至 55% 的兒童可能有感覺處理困難;而在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族群中,比例更高達 40% 至 88%。
感覺統合與學習表現的關聯
英國 Cardiff University 的 SenITA 試驗針對 138 位有自閉傾向與感覺統合困難的兒童進行研究,發現:
90% 的自閉症兒童有感覺處理困難
感覺統合障礙會影響孩子在課堂、社交與日常生活的表現
感覺統合治療(SIT)透過遊戲活動,如搖擺、爬行、滾動等,幫助孩子訓練大腦整合訊息的能力
研究也指出,當孩子在安全、有支持的環境中練習時,家長普遍感受到孩子更能自我調整,也更願意參與學習活動。
不過,研究也提醒:感覺統合治療並非萬靈丹,成效因人而異,且需長期觀察與個別化介入。
家長可以怎麼做?
根據 Pfeiffer 教授團隊的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開始支持孩子:
1. 觀察日常行為
留意孩子是否對聲音、光線、衣物材質等特別敏感,或在特定情境下表現焦慮、退縮。這些都是感覺過載的可能信號。
2. 調整學習環境
為孩子打造安靜、有結構的空間。對聲音敏感的孩子可使用降噪耳罩;對觸覺敏感者,可選擇柔軟衣物、剪掉標籤。
3. 引導遊戲活動
讓孩子在搖椅上聽故事、跳格子後寫作業、或在平衡墊上完成任務,能刺激前庭與本體覺系統,幫助提升專注力與情緒穩定。
陪孩子一起重新感覺世界
感覺統合不是魔法,而是一場「大腦重新學習感覺的旅程」。
當我們放下「他為什麼不專心?」的焦慮,轉而思考:「他此刻的身體,正在對世界發出什麼訊號?」孩子的情緒與學習參與度就會悄悄改變。
每個孩子的感覺世界都獨一無二,理解與陪伴,是最有力的支持。
參考來源
Randell, E., et al. (2024). Exploring critical intervention features and trial processes in the evaluation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for autistic children. Trials, 25(131). Cardiff University.
https://trials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63-024-07957-6
Pfeiffer, B., May-Benson, T. A., & Bodison, S. C. (2018). State of the Science of Sensory Integration Research With Children and Youth.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72(1),
https://research.aota.org/ajot/article/72/1/7201170010p1/6391/State-of-the-Science-of-Sensory-Integr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