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從生活規律到學習規劃

2025-08-29

每到暑假尾聲。孩子從自由的假期生活逐漸轉換到規律的校園節奏,這其中的落差常常引發焦慮與混亂。
但換個角度來看,這正是時間管理的重要時刻。暑假到學期的轉換,是孩子重新建立生活規律的黃金機會。

如果能在這段時間開始引導孩子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就能幫助孩子銜接新學期,更能在日常中累積出責任感、自律性與安全感。把不安轉化為穩定,讓孩子與家庭都受益。





一、為什麼孩子和家庭都需要時間管理?

在《Planning Time Management in School Activities and Relation to Procrastination》研究報告中,一項針對葡萄牙北部地區506名7至9年級基礎教育學生進行的調查強調,

良好的時間安排是減輕學生壓力與焦慮的關鍵,能促進學習與休閒之間和諧平衡,避免因學術拖延而導致的負面身心健康影響,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福祉和全人發展。換句話說,時間管理的能力,是一份支持孩子成長的禮物。
當孩子懂得規劃,父母也能在陪伴中找回家庭的和諧與節奏。這份能力,能夠讓孩子的課業更順利,也讓家庭日常變得更輕鬆。





二、與孩子一起練習時間管理

當孩子放學回到家,桌上攤著各科的作業本,卻不知該從哪一科開始下手。他可能先發呆、翻翻書,再偷偷滑一下平板,最後拖到睡前才慌張地抓著鉛筆趕工。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壓力往往不是作業本身,而是那種「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無助感。

研究指出,時間管理其實是一個以目標為導向的過程。它包含了評估時間的使用、設定明確的目標、拆解步驟、持續檢視進度,以及任務的優先排序。換句話說,學會「規劃」就是在教孩子如何把看似龐大的任務,

化整為零,變成一步一步可完成的小動作。

當父母陪著他們把「寫一篇作文」拆解成「想題目 → 列大綱 → 寫一段 → 修改」時,不僅能減少拖延帶來的焦慮,

也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原來我可以一步步完成,不再只是被時間追趕。








、讓孩子學會與時間相處

當父母在日常中引導孩子進行小規劃,孩子除了是在完成作業,更是在學習如何與時間和平共處。從每日三件小任務,到週末的小目標,這些簡單卻持續的練習,能逐漸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與掌控感。

透過日常作息與小規劃的結合,孩子能逐漸建立起對時間的敏感度與責任感;父母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成為陪跑的夥伴,而非僅僅是監督者。當家庭一同實踐「時間管理」,它不僅能幫助孩子面對課業與生活挑戰,更能為整個家庭帶來更穩定、和諧的節奏。

這些看似簡單的行動,幫助孩子完成任務,更教會孩子如何與時間相處。當父母以平和的心態陪伴,孩子的學習旅程就不會感到孤單。





結語:陪孩子走向自律與成長

時間管理的養成,並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段需要練習、需要陪伴的旅程。父母在過程中給予的引導與理解,會成為孩子一生受用的養分。
當父母用心陪伴孩子走過暑假與新學期的轉折,除了是幫助他們完成課業,更培養孩子的出責任感、自律與自我管理的能力。這些能力,將成為孩子未來面對挑戰時最堅強的後盾。








參考來源

Planning Time Management in School Activities and Relation to Procrastination A Study for Educational Sustainability . 2024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6/16/6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