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個沒興趣,那個沒興趣該怎麼辦?

2019-10-02

作者:郭葉珍 教授

 

我任教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出錢支持老師們去拿全球職涯發展師國際證照,拿到證照後,老師們以幫學生做就業職能診斷來回饋學校,也常聚在一起切磋解測技巧。

由於大一新生高中就做過興趣測驗,來做測驗的時候經常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這個狀況怎麼解?我跟我的夥伴們說,我會分享我兒女職涯發展的故事給學生聽,學生會覺得,啊,原來做這個測驗是有意義的。

 

 興趣不能當飯吃?

回到家,我跟我兒子女兒說,感謝他們很慷慨,願意授權讓我講他們的成長故事給大家聽,女兒問我:「那今天妳講了哪個故事給同事聽呢?」

我說:「我講了妳的故事呀。」

我說要能夠上國立大學,學生從國高中開始就得在課業上十分專注,而追求興趣的這條神經路徑因為「會影響學業成績」、「興趣不能當飯吃」等理由,很早就被掐熄了。經常看到學生做出來的測驗結果是這個沒興趣,那個沒興趣。

於是我就拿妳當例子,說我女兒也曾經對這個沒興趣,對那個沒興趣,於是就找了個不討厭的事情做:去圖書館打工,去檔案管理局實習。

嘗試過後因為感到能力所及,考上以後福利也很好,我女兒計畫高考要考這個類科,但缺乏強烈動機,一直沒打開書本準備高考,反而把家裡埋藏在深處的東西通通搬出來整理、分類,把沒用的東西送回收。

我看了實在是眼睛痛,高考不好考啊!但是我知道投入一個職業就像結婚一樣,光是因為對方有好條件就給他硬結下去實在是很勉強,於是沒有逼她不要浪費時間整理家裡,也沒有批評她是在逃避,就讓她順著自己的流,盡情的整理。

終於有一天,我女兒跟我說:「媽媽,我好期待去考檔案管理局!」

在這個歷時一個月的整理中,她體會到東西沒整理的時候是垃圾,整理以後統統變黃金,原本找不到的東西跑出來了,沒有用到的東西變有用了。

我跟老師們說:「嘗試、體驗才能產生意義,產生意義以後去做一件事情遇到了困難會比較願意忍耐與克服,也比較有動力走下去。因此對於什麼都沒有興趣的學生,我的建議是試試看找個不討厭的事或已經到你面前的事,做就對了。」

兒子耳朵很利,提出一個疑問:「可是耘耘也曾經沒有意義還是做得下去。妳是怎麼做到的?這個我無法。」

我唸高中時覺得唸那些東西好沒有意義,浸泡在沒有意義中太痛苦,我只好睡覺,但有時候睡太飽睡不著,不得不醒著聽那些不曉得學了以後有什麼意義的東西,硬撐到有點睡意再繼續睡。」

女兒說:「唸師大附中時,我覺得自己像是東京上班時間的捷運族一樣,被人潮推著前進,根本不用想,也不需要用力,整個氛圍是那樣,進度老師也安排好了,只要乖乖的順流而行,很自然就被推到台大了。

可是後來就沒有辦法了呀!台大很自由,每個人發展的方向都不一樣,沒有了人潮推著走,於是我癱軟下來了,得重新練習尋找自己想走的路。這個過程中,我還是會走錯路,還是會迷惘自己有沒有走對路。我不是不需要意義,只是比較晚開始而已。」

雖然大家怎麼做你就跟著怎麼做比較輕鬆,比較安全,然而要付出的代價是失去自己的獨特性,也放棄因為喜歡而做的愉悅感。除此之外,與眾人走同一條路,你需要殺出一條血路,才能在僧多粥少之下不被刷下來。

走自己想走的路的確辛苦,但因為有意義,你會很專精,很難被取代,而得到不只有溫飽而已,還有千金難買到的滿足感。

 

本文選自《未來Family》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6046

 

 

數位編輯:黃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