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學約去圖書館真的可以好好唸書嗎?一群人跑步,能比獨自一人跑得更遠:共好與同贏
作者:彭菊仙
到底一個人心無旁鶩專注讀書的效率較高?還是一群人一起打拚、彼此鼓勵、相互激盪影響的效果較好?
不同的個性有不同的主見。
我家有個小子每到段考就想呼朋引伴去圖書館讀書,另外一小子就會跳出來冷嘲熱諷:
「別騙了,一群中學生在圖書館最後只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滑.手.機!真的要讀書,就一個人安安靜靜、不受打擾的讀!」
到底誰對?為媽的我到底該聽哪一個小子的?
一群人跑步,能比獨自一人跑得更遠!
以我自己的個性與成長歷程,我當然覺得一個人讀書最好,完全不受打擾。我這樣的思維真的對嗎?
跟同學去圖書館讀書的小子回家後竟然喜孜孜地大聲炫耀:「今天讀書的效率實在太高了,三個小時就把所有功課寫完,而且還讀了理化!」
這個結果顛覆了我的慣有思維。怎麼可能?三個同學在一起,能忍住不說話,不玩手機?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共好與共贏」(時報出版),給我很多新的激盪,裡頭有一句話:「一群人跑步,能比獨自一人跑得更遠!」
在面臨壓力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別人跟我們勾著手臂,感受到有人同心,我們更有可能攀登山岳,跨越障礙。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舉了一個讓我非常震撼的例子。
作者在南亞的叢林裡被一大片如同閃電的光芒震懾住,這神秘的閃光竟然是一大群公螢火蟲所閃出,
原來,當公的螢火蟲一大整群聚集,相互聯繫、一起閃光,而非獨自閃光時,他們得到母螢火蟲回應的成功率提高了百分之七十九。
這個演化的結果不僅讓牠們能精確的傳遞發光訊息,同時還能讓牠們測定彼此脈搏跳動的時間,而能讓牠們完美的保持適當的距離,各自都能吸引到母螢火蟲,而免除了同時間搶奪伴侶。
研究也發現,三、四歲的孩童,若是他們身邊的朋友都很懂得社交,他們也會努力學著社交,而更善於社交。
如果孩童身邊圍繞著都是注意力強、小心謹慎又活潑有趣的人,他們也非常容易內化這些特質。
所以,性格雖然是天生的,但是研究顯示,性格特質從兒童時期就具有感染力。
兒童如此,那麼,非常重視同儕的青少年絕對更是如此。
同儕之於青少年,就如同「母奶」之於「嬰兒」
我在「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裡有提到,同儕之於青少年,就如同「母奶」之於「嬰兒」,如同「玩具」之於「兒童」;朋友,就是青少年最重要的「資產」。
青少年有朋友,就自覺滿足,有好的朋友,更是覺得「富足」;反之,則覺得一窮二白,生活絕望。
上天在這個時期將青少年把倚賴與注意力從父母轉向朋友有很多非凡的意義,
一方面,他們須要學習獨立,慢慢脫離父母的羽翼,朋友是他們追求獨立但不孤獨的倚靠;
另一方面,朋友,是他們社會化過程中絕對需要的演練對手,從與朋友的相處中,才能熟悉社會互動法則的與應對的技巧。
所以,當有爸媽來跟我說,他們不希望孩子花時間交朋友,一定要專注的讀書時,我總是告訴爸媽,他所想的可能恰恰相反。
順應著孩子的自然發展,孩子這個時候,就應該要有自己的朋友圈,他們是否有自己的人際網路,以及他們在自己的圈子裡是否受歡迎,決定了這個時期他們的「自我概念」。
比起任何時期,青少年更加在乎自己是否受到朋友的認同,沒有朋友或是自覺不受到朋友歡迎的孩子,絕對自卑而不快樂,內心充斥著匱乏感。
不受朋友喜歡,那麼最後一定演變成「自己也不喜歡自己」。
回到剛才的問題,到底一群人念書比較有效率還是一個人寒窗苦讀?
這當然因人而異,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孤軍奮戰讀書,難耐寂寞,真的,倒不如給他一起攜手奮戰的朋友。
然而,朋友在一起就一定會攜手奮戰嗎?當然不!
根據剛才所說的「性格感染力原則」,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在一起的朋友是「奮戰屬性」還是「墮落屬性」了!
如果慎選戰友,那麼這一類不甘寂寞的孩子所受到的影響絕對益多於弊,甚至可能大幅的被啟發與提昇。
有一個人際法則:當你變得快樂,那麼圍在你身邊一英哩以內的朋友,變得快樂的可能性有63%。
不只是快樂,「共好與同贏」這本書裡指出,但凡個人的性格、創意、活力、積極性、領導力甚至銷售表現,都能從圍繞在你身邊的人預測出來,
換句話說,跟具有高潛能的人交往,能使你獲得高潛能成效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書裡引用了勵志作家Jim Rohn的觀點:「你,是你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五個人加總後的平均數。」
你的高度可以藉由圍繞在你身邊的人預測出來
這真的所言不假,隨著升學的壓力逼近,小子們常常會跟我分享他們朋友的動態與志願:
誰誰誰想讀什麼系,現在在做些什麼準備,誰誰誰突然奮發圖強,因為意識到自己有渴望的目標,我發現,小子們在訴說這些好朋友的近況時,他們臉上也多了光芒,那是認同,也是自我提醒與自我鼓舞。
小子前幾天問我:「媽,暑假我可不可每個週六到圖書館。有一個好朋友的理化比較不行,我可以去教他,順便也是複習!」
以往我的想法可能會是----教他就能複習嗎?恐怕只是浪費掉自己寶貴的時間吧?
我想到曾經有一個資優生跟我分享,國中時因為數理非常好,所以常常留下來教數理差的同學,因為一遍又一遍的教,所以自己的功力更強,正所謂教學相長。
看完這本「共好與同贏」,更肯定了孩子彼此相互激勵、彼此增強的可能性,
所以我當然樂見孩子去圖書館教同學理化,而我更期盼有數學好的同學也能扶他一把。
面對未來激烈的升學競爭,我們的教育幾乎聚焦在個人的勝出與成就,而鮮少引領孩子看到合作進步與團隊同贏的重要。
當一個人在彈簧墊上獨自跳著時,再怎麼用力,也只能跳到一定的高度;
但若是有一起用力的夥伴,那他額外的重量就會增大潛在的能量,而能讓兩人都彈得更高!
獨自發光的一顆星就只有一個亮點,所有成功的人都發現,他們之所以發光,是靠著一整個星系,一整團正面的人際力量一起提昇!
回過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他們可以成為光亮星系中的一個亮點,也就是,他們本身可以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正向節點」,
但是,他們也很可能不是那最光亮的聚焦之點,但身邊有正向節點,將可以把他帶向一整片光明,一起發光燦爛!
本文節錄自《未來Family》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