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無菌室,讓孩子長得更健壯

2018-12-21

作者:天下文化

 

我相信,在無菌室中長大的孩子,完全無法在未來的世界生存。

因為「抗壓力」也總得要有「壓力」才能產生;「不怕失敗」的能力,也得要有「失敗」的經驗,才有機會愈磨愈強。

而且這些壓力與失敗,不可能是「人造」的,只有自願踏出原本的環境,讓自己面對變化與危險,才有機會成長。

 

「不擅長的事,就不要去做了,浪費時間!」

「這樣可能會影響課業,不可以!」

「你還小,你不懂。這樣對你太危險。」

 

我們阻止孩子去嘗試,卻在他們長大後焦慮他們沒有面對挫折的能力,錯失成長的機會,實在很自相矛盾也很可惜。

 

在台灣有一群努力改進公園設計的家長,發現台灣公園的遊樂設施,完全是以「不讓孩子受傷」為設計目的,他們希望改變,讓孩子像過去一樣爬樹、奔跑、跌倒。

我很欣賞這些家長的努力與勇氣,畢竟當公園變得沒那麼「保護」時,爸媽也不可能在旁邊滑手機,而得一起陪玩了!

這也是我在德國遊戲區看到的普遍設計理念。沒有保護的攀岩牆和繩索、讓孩子自由去爬的樹木、任由孩子亂鑽亂竄的樹叢,這都是孩子最喜歡的探險遊戲,父母的雙眼也就不能隨便移開。

女兒決定來德國後,我只告訴女兒:「只要我們在一起,相信都能一起度過。」就讓她自己去闖了。

女兒來到德國後,一開始當然有「沉默期」,也很難交朋友,但班導師並沒有因此給她特別待遇,反而鼓勵她更進一步跨出舒適圈,去參加籃球隊。

原本我還想,才剛入學,還沒適應就要加入球隊,會不會壓力太大?,沒想到女兒比我還「自虐」,決定加入一個人都不認識的球隊。事後證明,這是她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

 

若不放手,怎麼知道會不會飛?

我很佩服女兒的勇氣,更欣賞她對自己的「殘酷」。因為在籃球之後,她又參加了在台灣完全沒碰過的「足球隊」與「排球隊」。

當我知道她這麼不怕苦、不怕難的積極嘗試後,我滿是心疼。

但我問她為什麼想參加這麼多球隊,她回答我不是運動多有趣,或朋友要參加,而是:「我覺得把一個運動從不會學到會,是一件很棒的事!哪一個厲害的球員,不是從第一次摸球學起?」聽到這裡,我這個做媽媽的還真以她對自己的「殘酷」為榮。

過了一個學期的「自虐練習」,她甚至獲選為足球隊的守門員,和排球隊的首發球員,最終她決定以籃球為主、排球為輔,繼續往第一線球員努力。

德國冬天天黑得早,她有時練完球都要摸黑回家。她會自己找同學一起搭車,並且記得打電話讓我放心。

有時看她練球練到筋疲力竭,全身痠痛到走不了路,但下一次練球,她仍精神奕奕上場。這過程不只讓她學會一項運動,更磨練她的心志。我不免心想,當初我若不放手,怎麼知道孩子會不會飛?

 

 

本文節錄自《未來Family》: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