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育就在生活中
2020-09-08
作者/洪蘭
圖/Yulianto Poitier ,CC Licensed.
有個媽媽說,她覺得帶孩子最累的地方是陪他玩。因為「專家」說每天要陪孩子玩至少20分鐘,她只好每天很無聊的坐在地板上,跟孩子把球滾過來,滾過去,她是看著時鐘把這個責任完成的。我聽了啞然失笑,勉強做的事當然痛苦。只是她怎麼會這麼死腦筋,難道陪玩只能滾球嗎?其實,「陪」孩子是帶著他一起生活,讓他看你怎麼洗衣、擦地板、燒飯,晚上陪他閱讀。並不是一定要滾球,更不要去干涉他應該怎麼玩,只有自己去玩,他的想像力才會充分發揮。
孩子要的是安全感
我知道有個實驗是說,大人陪著玩(guided play)學得比較快,不過那是指,在大人引導下,孩子發現實驗背後要學的概念,比自己玩的時候來得快。但是幼兒需要教概念嗎?概念的形成通常是大腦發育成熟後,水到渠成。透過引導,早點學會並沒有什麼好處,因為概念的重點是應用(apply),自己的發現才會真正應用。
歐美的父母帶孩子去公園玩時,都是大人坐在椅子上聊天,孩子在沙坑中自己玩,很少像中國的父母一樣「教」孩子怎麼玩。其實孩子要的是安全感。我們常看到孩子全神貫注玩一個新玩具,但不時會叫一聲「媽!」如果母親應一聲「什麼事?」孩子就頭也不抬的繼續玩。因為他並不要你陪他玩,只是要確定你在不在他旁邊而已。
真正的學習是無所不在的。這次去芬蘭開會,發現他們盡量讓孩子在戶外上課,尤其在森林裡學習。老師說,他們國家森林多,森林是他們的食衣父母,孩子一定要熟悉環境才能生存得好。他們不喜歡四面牆把孩子關在裡面,而是注重生活中的學習。老師說,風只要一吹,眼前景象就改變了,大自然每一分鐘都不一樣,孩子會從中訓練出敏銳的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