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鼓勵?這樣說孩子更懂自勵

2020-03-13

作者:果果

 

「媽媽,你看!」女兒獻寶似的拿出黏土作品。

「嗯!你用了很多很漂亮的顏色,還不錯。」

「『還不錯』是什麼意思?」似乎在確認這是讚美還是批評。

「就是有點好,然後你還可以更好。」

以前的我會馬上對她說:「哇!你做得好棒喔!」因為這能讓她很開心。但是,我漸漸發現她太喜歡被稱讚,以至於難以接受一點點責備,每當她有錯時,想請她來身邊聊聊,連一句都沒聊到,她劈頭就一句:「你罵我!」然後淚奔跑掉。(是因為心虛作祟?還是在演瓊瑤?)

 

讚美上了癮,扭曲學習意義

在親子教養裡,"讚美孩子"有著很兩極的評價,它可以及時地帶給孩子快樂,但有教育學者認為,太多的讚美就像「裹著糖衣的毒」,甜甜的讓人容易滿足,也容易讓人上癮,沒有得到他人的讚美,就搞不清楚自己表現得好不好,變得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

 

用心觀察後,再讚美或鼓勵

那就別讚美孩子嗎?如果孩子為了獲得讚美而學習,就會模糊了學習真正的意義。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他們需要透過父母的想法與環境,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因此,在孩子聽得懂隻字片語之後,我們要更「用心」觀察孩子的改變,然後嘗試對孩子的表現,做出具體的敘述回饋,不再是廣泛的誇讚,而是讓他們知道好在哪裡、有什麼地方進步,也引導孩子看見自己可以再加油的地方。

美國心理學家Carol Dweck曾建議,家長對孩子的努力給予回應和鼓勵,要透過你的觀察、描述,帶領孩子看見自己過程中的付出。所以,雖然女兒的黏土作品看起來歪歪扭扭的,但是她很少使用這麼多顏色創作,我把我的發現告訴她,期許她有更好的表現,這麼做的同時,也是向孩子示範如何自我激勵,我們沒辦法永遠給予孩子正向力量,但你卻可以經由觀察和鼓勵,讓她發現那股即使身處逆境,也可以激勵自己站起來的力量。

 

作者簡介 | 果果

思達創旭的專欄作家,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喜歡用文字和大家分享好的教育理念、親子教養,及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故事。

 

★本文版權屬於思達創旭及作者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