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我快一點!」妳總是這樣對孩子說嗎?別老是催促孩子!這會扼殺了他們的思考能力
作者:高橋孝雄
每個幼兒都是好奇寶寶。衣服才換到一半,瞥見旁邊的玩具,立刻忘記穿了一半的衣服,入神地玩起來;發覺窗外有動靜,又被吸引過去,完全忘了自己剛才正玩得起勁的遊戲。
大人與孩子的時間感是兩個平行世界,特別是每次出門前,媽媽的焦慮情緒都會飆到最高點,一個不注意就露出「惡婆娘」的猙獰面目,厲聲大喊「你給我快一點!」但是,孩子對於自己為什麼挨罵?媽媽為何生氣?卻是一臉茫然。
媽媽或許老早就告訴孩子「我們要出門了,你先去換衣服」,但是必要的細節並沒有跟孩子說明清楚,例如幾點前要把衣服換好、幾點幾分要出家門、要坐公車還是走路。即便大人已經事先說明,孩子也難以盡如大人的計畫那樣,在時限內完成必要的準備工作;或者說,他們一開始就缺乏準時的概念,自然也不會如期準備好。所以大人應該事先把時間分配妥當,並預留緩衝時間。說到底,會出現父母急匆匆地頻催孩子「快點快點」的情況,就是大人自己沒有把時間安排妥當的結果。我這麼說,各位或許感到不是滋味吧!
把「快點快點」當口頭禪的父母,十之八九都是急性子。事實上,一個人會是「急驚風」還是「慢郎中」,也是由遺傳基因來決定的。說不定現在慢吞吞的孩子再大一點,也會變成和父母一樣的急性子。孩子性急,除了後天的父母老是不耐煩催促所養成的性格以外,也不能排除遺傳的影響力。
筆者想要說的是,急性子並非你的錯。因為這表示你機動性強、處事俐落明快、解決問題的效率高。只不過,用急性子來帶孩子那就另當別論了。
父母鉅細靡遺地樣樣給孩子下指令,會剝奪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間。「功課寫了沒?還不快去寫!」「房間為何還是亂糟糟?趕緊去整理乾淨!」「動作快,別老是慢吞吞!」像這樣連珠炮似地催催催,催久了,孩子也許會受不了父母的「魔音傳腦」,不自覺建立起一套反射機制,只要大人一催促,他就立刻交差了事。你認為這樣子好嗎?乍看之下,孩子聽話懂事,打理自己也很俐落,不失為認分的好孩子,但是一想到將來如果沒人督促,孩子便不能自動自發,那豈不是問題大了。
現代社會分秒必爭,常常視「快速」為優點,也正因為如此,父母願意耐心陪伴孩子的「隨心所欲」,更顯得難能可貴,這樣悠閒的親子時間也變得豐富而韻味十足。
如果你厭倦了總是行色匆匆的自己,何不偶爾提醒自己試圖放慢腳步,「刻意慢慢來」呢?比方說,吃飯時,故意用雙倍的時間細嚼慢嚥。爸媽一反常態的行動,說不定會成為孩子的驚喜,成為親子共享的快樂時光。此外,如果想要給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可以試著放慢眨眼速度。頻頻眨眼會給人威嚇或不安的壓力,請對著鏡子練習,有意識地緩緩闔上眼皮,再慢慢打開,營造更溫柔可親的父母親形象。
本文選自《未來Family》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