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在天分!哈佛和史丹佛證實,每個人都有「數學細胞」

2019-08-26

作者:黃敦晴

 

數學愈來愈重要,但也有人看到數學就頭痛,以為「沒有天分」而放棄數學。這麼一來,遭殃的不是成績,而是錯過一輩子的機會。幸好,哈佛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已經證實,數學腦是可以鍛鍊的……

他看著做到一半的直式除法發呆,看看旁邊那題圖形也不知道該怎麼解,忍不住放下鉛筆,原本因為專注解題而聳著的肩膀,也跟著臉一起垮了下來。「我就是不會,我天生就不是個數學型的人!」

這樣的場景很熟悉嗎?也許是孩子,也許是我們自己,自認沒有數學細胞,在掙扎一陣子以後,決定,還是放棄了吧!

根據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在美國,有65%的學生數學不及格。更糟的是,其實這些不及格來得很冤枉,根本一點都不值得。

 

數學好不好,與遺傳無關

曾在紐約帶領「為美國學數學」(Math for America)計畫的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師海勒(Noah Heller)指出,數學好不好,是後天造成、而不是遺傳來的。就像其他科目一樣,數學也可以靠著努力和把握機會,學得更好。

海勒致力於推廣數學、協助師生用更簡單的方式學數學。

他從實務研究中發現,很多人不是沒有數學頭腦,而是因為曾經算錯、考不好,覺得尷尬,或被責備過,多發生幾次這樣的錯誤,就以為自己天生數學不好

一旦這麼灌輸自己和孩子沒有數學細胞,就會不知不覺地逃避、或是放棄,合理化這些選擇,最後就變成「自我實現」了。

海勒指出,更糟的是,他們不但否定自己,也會認為數學是被迫學習、但其實沒有什麼用的東西,所以更會忽略它。殊不知數學對於個人生活、規劃、購物、理財、就業等重要事務,息息相關。

 

數學好 有助於做出更好決定

OECD也發現,數學好的人,健康與生活安適的情形也更好。因為生活中很多選擇的決策過程,都要用到數學邏輯、常識、比較,或是計算不同數字間的關係。

數學好可以幫助生活做很多較好的決定,例如選購較健康與划算的食物、規劃更好的旅遊方案、比較不同的機會、加速決策流程。

更不用說,世界愈來愈重要的教育與工作趨勢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整合運用)領域中,數學也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而且是普遍需要的基本技能。

學生若對自己的數學有信心,可以跟數學自在共處,認為自己也可以駕馭數學,未來會有更寬廣的職涯機會。

為了避免下一代以為自己沒有數學頭腦,而錯失更多機會,矽谷的創投基金還成立了新學校種子基金(New Schools Seed Fund),和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一起贊助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計畫YouCubed。

 

用「成長心態」練就數學腦

YouCubed的創辦人是史丹佛的數學教育博士,也是MOOC的第一個數學教學講者。

這個計畫發現將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用在數學教學很有幫助,可以鼓勵孩子不斷接受挑戰與學習,並且從中獲得樂趣。

他們在網上開設教師培訓專區,傳授研究中發現的有效教學方法,讓老師們在第一線落實,也設立學生學習專區。

目前YouCubed已經有超過100國家、1/3的美國學校運用他們的內容,而且發現使用者的數學分數成長了50%,證實數學是可以學習、而不是靠天分的。

 

海勒也提出了幾個方法,幫助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練出數學腦:

.鼓勵孩子在課堂上願意舉手回答問題當孩子算錯了、或算很慢時,千萬不要責備或催促,要鼓勵孩子繼續參與這些活動與過程。

.讓孩子彼此互教。因為他們會找到適合彼此的語言或溝通技巧,比較容易讓彼此理解,甚至     找出新方法。

.不要只看結果是否算對,也去看孩子的解題方式,探索不同的邏輯,遇到瓶頸也沒有關係。也可以讓孩子練習,有沒有不同的解法。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https://reurl.cc/G8n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