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偉瑩
只要家裡有小小孩,年紀相近,必然出現過前一秒玩得很開心,下一秒就大打出手了。
小孩們吵架時,最常見的幾種情形:打架、找父母告狀,大哭。我自己的小孩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歷程。原本玩得很開心,但因為不小心撞到對方、手上的玩具,或突然想玩對方手上的東西,或是要勉強對方跟自己玩,有太多可能的事件,共同點是,都不是大事。
吵架在我看來,對小孩是有意義的,這是一個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社交活動,這是面對未來社會生活重要的能力成長過程。面對與解決衝突是小孩學習獨立與負責的重要事件,怎麼能剝奪這個機會呢?
如何讓家裡的兩個小孩學習分享?
其實只要讓前一個孩子參與孕程,分享肚中弟妹的成長,讓哥哥或姐姐期待弟妹的到來,並共同分攤簡單的照顧,就能讓小孩學習分享。
另一個重點是父母的用語,例如少用比較的語言(妹妹比較可愛...)、恐嚇的語言(那我只要愛妹妹喔)、疏離的語言(不乖就不要你喔)或是強加的責任(因為你是姊姊,所以你必須...),孩子間的關係受父母態度的影響很大,所以要有耐性,也必須說真話,而非氣話或是假話,因為小孩全都會當真。
父母介入會讓吵架變大事
但是小孩吵架為什麼容易變成大事呢?就是父母介入。父母介入就是大事了,因為贏的人不僅在這件事情上獲得勝利,更贏得父母的認同或同情或疼愛等等,而另一方則全敗。
我自己怎麼處理的呢?說起來有趣。
當我在房間正整理曬乾的衣服時,突然聽到孩子們的笑聲轉成哭聲或是大叫聲,喊著「媽~~~」
我的第一個動作是衝向房門,馬上鎖門。讓兩位小姐投訴無門。就在門的這邊聽著兩個人一直對著門訴說對方做了什麼。幾分鐘後,聲音沒了。再過一下子,大約10分鐘後,這時候可以開門了,你會很驚訝看到兩個孩子又玩得很開心了。
我想很少媽媽會這樣做,但是對我來說,對於孩子成長過程的每件事我都不願意剝奪他們能自己克服與學習的機會。
在處理人我關係過程中,孩子很容易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異,也能了解到別人不需要配合自己,每個人都是必須被尊重的獨立個體。當父母介入後,吵架就失去原本的單純了,事情就整個模糊了,孩子們一定會拚個你死我活。
吵完要問他們剛剛為何吵架嗎?
可以問,也可以不問。如果要問,我多是過了半天後才問,因為事情早就放下了。讓孩子自己說,也一起討論下次如何避免。什麼時候能夠跟孩子講道理,就是他們理智的時候。但其實我很少講道理,因為他們會產生道理的,這就是社會化的過程。從孩子小時候就把他們當成獨立個體,給予尊重與平等對話的機會,孩子會讓你驚豔的。
我喜歡看到孩子眼睛掛著淚水卻和對方開心玩著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