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做一個給孩子機會的家長

2020-10-01

圖/思達數學中正南昌分校上課實景
口述/游淑琴老師
整理/陳章老師

  小彤來上思達數學時,可能是剛開始還聽不太懂,也可能是對學習並沒有興趣。因此,老師下完指令後,她沒有動作。同時,計算能力也不理想。孩子的整體表現是既沒自信也沒興趣。
 
  游老師在上完一堂課後,積極地與小彤媽媽討論,尋找可以協助孩子的方法。小彤的父母都有理工背景,但不能理解:何以孩子不能處理課後的作業?因此質疑教學的成效,以及老師帶領的方式。對此,游老師感受到的是,孩子在求救,她需要協助,希望家長能夠同理孩子在教學現場的無助,共同找出問題幫助她!小彤的媽媽其實很用心調整對待孩子的方法。游老師建議媽媽:要多關心,多溝通,而不要一味地只看結果。
 
  當小彤上課,開始有進步、回答正確,老師就給她及家長大大的讚美和鼓勵。僅止是這樣,小彤的學習情況就有很大的轉變,孩子開始願意說,操作時也很專心、認真。媽媽則很用心地陪伴,與孩子共同完成作業。同時,老師和媽媽協議:「先求質,再求量!」作業不必全部寫完,請家長觀察孩子的操作以及面對問題的解決態度。
 
  幾堂課之後,媽媽發現驚人的變化,轉而去影響爸爸。小彤爸爸起先對於「思達數學」的教學並不贊同,認為教育的費用要花在刀口上,覺得花了錢不能看不到效果。老師因此建議,媽媽可以和爸爸溝通,建議爸爸去觀察孩子的改變!這樣良性的轉變,產生了化學變化。小彤爸爸從一開始不願意孩子上課,漸漸地,他願意站在教室門外觀望、關心,到後來,爸爸也走進教室陪伴孩子上課!
 
  老師此時也給予鼓勵,請他要一直陪伴孩子,並同爸爸說:「你的孩子,其實進步很多!」因為看到,所以認同。其實,給孩子機會,同時也是給家長機會,放下當初的執念,從不同的面向看孩子,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而能幫助整個家庭,讓親子關係變得不一樣,也是身為老師最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