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媽媽別成為「另一個老師」

2017-06-23

 

      放學回家,發現門口蹲著一個人,定神一看,原來是樓上堂妹的女兒,問她在這裡做什麼?她說:每天在學校裡被老師管功課,回到家,媽媽又管她功課,變成另外一個老師,她覺得24小時被老師看管,受不了了,逃到我家來避難。

原來堂妹每晚陪她做功課、查作業,最近又依照市面上親子教養書的指示要陪她玩。她撇嘴說:「你們大人怎麼知道我們小孩子想玩什麼?那些遊戲根本就是變相的作業。」

我想父母是望子成龍心太切了,陪孩子玩時,玩的也是「如何增進記憶」這種訓練腦力的遊戲,難怪孩子不喜歡了。

其實,人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是跟同儕完成的,不是跟父母。我們只要提供安全的環境,在旁監督即可。

我常看到父母帶孩子出去玩時,意態闌珊的拖著孩子快走,嘴裡說:「快走,快走,這有什麼好看的。」人長大了就失去了童稚之心,硬要大人陪孩子玩,大人不耐煩,孩子也無趣,兩邊不討好。

其實孩子要的是安全感,他不需要父母陪著玩,他只要知道父母在身旁,緊急時,父母可來救他即可。

我兒子小的時候,社區的住戶大多是加州大學的員工,因為做研究不分假日,雖然也是上班,但是彈性大,每週有一天,我會在家處理家務,這時,附近的孩子會匯集到我家,我一邊做家事,一邊看管他們。我發現男生女生很自然的會分開來玩,男生玩打仗,大的做總司令,小的做小兵;女生玩洋娃娃。我們輪流一週一天在家帶別人的孩子。這群孩子黑的、白的、黃的都有,他們在遊戲時,雖然都講英文,但是都學會了一些西班牙文、印度話和日文,現在兒子在矽谷做工程師,他說偶爾那些話還派得上用場,令我十分驚奇,大腦的確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至於「媽媽不要做另一個老師」這點很重要。孩子在學校上了一天的課,他需要回家輕鬆一下,如果媽媽搖身一變,又變成老師來監督功課,孩子會覺得活得很辛苦無法放鬆,覺得永遠逃不開批評的眼光。

大部分的父母覺得養孩子最辛苦的地方不是在養,而是在陪他做功課。其實完全不必如此,父母愈操心,孩子愈不關心。功課是他的事,他若不做功課,自有老師去收拾他,不可養成他依賴之心。

教養孩子就要像英國海軍大將尼爾遜在特拉法加戰役時說的「英格蘭期盼每個人盡他的本分」。父母的本分是給他溫暖的家、愛護他,孩子的本分是學習,以後能自立,這樣就可以了。

 

 

本文節錄至《親子天下》:https://goo.gl/YPfN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