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新聞事件為教材,讓孩子體察人性善惡做出正確判斷
作者:粘迪舜
幾天前,新竹某國小發生一件事,課後社團活動時,一名小三孩子因為水壺沒水可喝,於是向小四的孩子借水喝,而旁邊有一群小五的孩子,其中有一人就起鬨要他裝滾燙的熱水去捉弄小三生,於是就真的裝了,基於信賴原則,小三生拿了水壺,就不碰嘴的往口灌,因而發生了嚴重的燙傷與意外,發生後校方有迅速處置,並協助追究責任,所幸孩子食道並沒有受到嚴重的燙傷,目在家休養當中。
反思這件事件的發生,可以從兩個面向著手,在這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訓練孩子對每樣進入身體的東西要仔細評估
大概因為是職業的關係(本人從事化工),我家孩子從小就被我們諄諄教誨著誤食的危險,看到的任何瓶裝液體,不可以拿了就大口往嘴裡倒,而是要停、看、聞、望,並跟大人再次確認能喝才可以喝,就算要喝也要先含一小口,確認味道無誤後才能吞下肚,這樣小心謹慎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現在看來或許不重要,但長遠看來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卻可以避開一些同儕間的惡意、捉弄或下藥迷姦。
在尚未養成習慣前,我家孩子當然是不會照著步驟走,所以我們會設點小陷阱,讓他們在一些情境下,因為沒觀察就嘗試檸檬水、中藥、優酪乳、溫熱開水...等等奇怪味道的東西。而孩子每次上當後的苦瓜臉,都是一次次加深他們的警惕,告訴他們要確實對入口的東西做好評估。
而一但養成習慣後,除了避免掉一些誤食的風險外,他們對於容器潔淨度、水的新鮮度、包裝瓶是否正常原裝,開始會有一連串的評估與懷疑,當然這唯一造成的麻煩,就是阿公阿媽常常會跟我們抗議,孫子那副模樣好像很怕被毒死的樣子,哈哈!
鼓勵建立足夠的信賴友誼圈
由於害怕麻煩的關係,許多家長會告訴孩子少跟別人打交道,不接觸就不會有問題,但真實社會是不能離群索居的生活,不讓孩子從小與同學接觸,會降低他對人性的觀察與思考,吃小虧過小關是必須的,生活是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善意與惡意,體察人性這方面,是能從小與孩子藉由事件來一起討論。
舉例來說,像我家孩子每天睡前,都會與我們分享學校中與人互動的零碎小事,譬如某位同學試圖栽贓他,而他怎麼反制回去,或是某位同學做了什麼幫助他人的事情,而碰巧被我家孩子看見,透過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透過孩子的角度,能教導他們去觀察同學的做法,討論出人性自私或善良的一面;透過發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讓孩子更懂每位同學最真實的一面,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她能自己去選擇磁場相近的人做好朋友,並且逐步藉由相處與互動,慢慢踏入建立知己的階段,而知己間多了兩三雙眼睛,才會互相幫忙並提醒可能發生的危險,才會協助彼此避開外在的惡意。
藉由新聞反覆提醒孩子起鬨的危險性
常常在社會新聞事件中,看見許多公親變事主的案件,譬如近期屏東發生的士兵,因尋錯仇家被誤殺的新聞案件,像這類的新聞事件,其實都是讓孩子去了解社會的現實面的教科書。了解人性的好處,是讓自己不會被他人所利用,我會為孩子講解前因後果,讓他知道是因為一連串的錯誤而造成一條無辜生命的枉死,而非為孩子建立一個無憂無慮的溫室世界。
尤其在青春期時,同儕的鼓動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在孩子還小時的階段,可用情境問題、案例書籍來讓孩子了解法律,鼓勵孩子習慣在躁動與壓力下,能練習冷靜思考,能在壓力下做出正確的判斷,能在犯錯後得到教訓,這對未來孩子進入青春期,面臨同儕的慫恿,能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會做反查證的動作,這對孩子平安度過青春期,都有很大的安定力量與幫助。
最後要提醒各位家長,暑假即將到來,孩子將會多出許多空檔,若能力可及,請花點時間陪伴在孩子身旁,傾聽他們的故事,耐心陪他們解題,解什麼題呢?----解答他們生命中的課題。
本文節錄自《未來Family》: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