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精明,讓孩子自己管自己
作者:張益勤
「一定要生三個小孩!」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許怡欣滿臉幸福,講三個小孩如何自成一個小社會,自主學習也互相監督。很難想像她教養孩子的方式與自己的成長背景完全不一樣。
許怡欣從小在母親的勤管嚴教下長大,「我母親非常嚴格,」講到母親,她不假思索的說。母親對許怡欣要求嚴格,讓她像追火車,拚命達到母親設定的目標,「好不容易英文一百分,她又要我數學一百分,數學一百分了,她又要我精進鋼琴,」許怡欣坦承在學習路上疲於奔命,除了高中看過《神雕俠侶》,從未看過一齣連續劇。
但她也沒讓母親失望。高中開始就讀北一女、台大,再到美國留學。一路都維持「人生勝利組」,成家立業後,很自然也用人生勝利組的「標準流程」教養小孩。
「我曾『規定』,孩子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抱媽媽說:『我愛你。』」許怡欣想到這件事,忍不住皺眉,因為孩子只是表面服從。
教養小孩過程中,許怡欣重新省視自己,突然發現自己複製母親的教養方式。憶起小時候也曾為達到父母的要求去做事,但後果是:「一旦沒有要求就不做了!」
許怡欣不希望小孩變這樣被動,未來更可能在壓抑下變叛逆,因此決定給孩子不一樣的學習。
教養三個小孩並不容易,尤其當他們分別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完全不同的對待方式。許怡欣三個孩子分別是九年級、六年級、大班。
第一步:從參與決策學習管理自己
為了維持孩子自主的第一件事就是:卸下父母的權威。她必須忍住自己的能幹和精明,耐下性情和孩子們一同訂定規則,讓孩子從錯誤中學會經驗,用孩子認同的方式來溝通和管教。
目前使用的「記點數換獎品」是大女兒的創意。「比照健保,一點一元」,許怡欣將醫管的專業用到教養,用excel表格記錄每人每天的累積點數,幫助孩子學習建立制度。但哪些工作值得多少點數,得通過所有人的討論和同意。
為了討論出三個小孩都能服氣的點數機制,孩子也在過程中,清楚看到一件事完成的流程和合理的合作機制。
譬如,倒垃圾原本只是一個人的工作,卻常發生二女兒倒完垃圾,大女兒發現垃圾桶沒乾淨垃圾袋……在這樣的狀況下,到底算不算完成?能不能拿點數?孩子的爭論,常讓全家雞飛狗跳。
但是,許怡欣不急著跳出來論斷和定義對錯,讓三個孩子透過爭論和說服,釐清工作的流程、達成共識。她發現,孩子們開始可以掌握工作程序,譬如,光是倒垃圾就包含綁垃圾袋、出門丟垃圾、套乾淨的塑膠袋三個步驟。
許怡欣不做判斷對錯的法官,但是適時扮演教練,給適當的指引。
許怡欣幫孩子設立合理目標,學習管理自己。譬如,大女兒給自己訂目標,五點前寫完功課有五個點數。二女兒也要跟進,許怡欣便會引導她,協助她訂出自己能夠達到的標準,最後決定二女兒只要六點半前寫完功課,就有五個點數。
這套方法,甚至更進一步用來引導她希望孩子加強的特點。「老大在家比較獨善其身,老二則是太博愛,」因此許怡欣鼓勵老大「回家主動幫忙家人」,老二則是「一天兩次有自覺的先做完自己的事」,若有達到,便可以加兩點,間接鼓勵女兒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
「如果她們有想要增加集點項目,隨時開放討論,」許怡欣讓孩子從制度到獎勵都完全自主,免去小孩只是被動的「為獎勵而做」,反而漸漸養成習慣,也從參與決策的過程中學習管理。
第二步: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律
許怡欣也像許多父母一樣,細心呵護孩子長大,但她更在意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所以她在放手和主導中花了很大的力氣取得平衡。
就讀九年級的大女兒,上個月要求要和班上同學一起補習數學和理化,她沒有立刻答應,要女兒先「試補」一個月。「讓她親身體會補習很晚回家,還要寫功課,時間上是不是來得及?」一個月後,女兒決定捨棄一科,只補數學。
念幼兒園的小女兒,許怡欣也在安全的範圍內,給她很多嘗試機會。像是放心讓她吃芥末,或是外出吃飯時讓她去付帳。「她看芥末一球球很像冰淇淋,不讓她吃,不會知道有多辣,」許怡欣給孩子踢鐵板的空間。
許怡欣從父母的權威裡解放出來,讓孩子參與教養的歷程。在每一次管教界限的討論中,因為有孩子,她自己也重新成長一次。
本文節錄至《親子天下》:https://goo.gl/W5Jj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