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學才藝!應該要培養才藝!
有一天老婆好奇的問我,在國外你們怎麼學才藝?聽到這個問題時我有點驚訝,因為『學才藝』這三個字,聽起來好像想要學就有的感覺。我跟老婆說:在國外大部分的家長會先觀察看看孩子對那些事有興趣,再鼓勵他們培養才藝。不是一開始就跟孩子說要學什麼,畢竟孩子要願意才行。後來我問她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她說:因為在台灣的傳統教育裡,大部分的爸媽都很希望孩子學才藝,所以從小就會讓孩子去上很多才藝課。
後來我懂老婆的意思。我在很多台灣朋友的家看到鋼琴,但是我朋友們都不是很會彈。我每次問他們:不會彈,那為什麼買這麼大台的鋼琴呢?他們都說:爸爸媽媽要他們學鋼琴。我那個時候覺得有點奇怪,音樂不是要學就可以學,首先必須要有興趣吧!不是嗎?其實如果仔細觀察台灣的教育理念,會發現很多家長很擔心沒有讓小孩學到才藝,很怕沒有跟到才藝課,而忽略了觀察自己孩子的興趣。結果很多孩子被逼去學才藝,花不少學費跟補習費。最後呢,孩子只學會一點點,就放棄。
這樣的學習方式很難讓小孩在才藝方面有特別的表現跟成就,所以我真的很不喜歡用學才藝這個說法。不過很多學校跟幼稚園都用這個說法。聽起來好像大家都經過很專業的訓練,其實並不是。我從來都沒有聽過我爸爸說:要不要學才藝!小時候我自己跟爸爸說:我想要學音樂!這時候爸爸幫我們安排一些課程,我們去接觸音樂,看看我們到底會不會想要更進一步的學習。爸爸也沒有給我們任何一個壓力,順其自然。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很明顯我沒有更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也沒有這方面的才藝。
在國外的學習過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表現出興趣跟特色。在台灣叫學才藝,但是在國外這叫做上課不會說『學才藝』,因為才藝聽起來好像要求學生做出更精彩的表現。比如說,我們會說畫畫課,音樂課,運動課等等。
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培養才藝』!因為首先必須要知道自己孩子的興趣在哪裡。確認孩子有基本的興趣跟才藝之後,才可以慢慢開始培養才藝。這樣一步一步的探索,會讓孩子在某方面的才藝表現的更出色。很多歐洲的球員、藝術家等都是這樣培養的。美國的許多電影明星也是花好幾年的培養之後,才能變成一個好的演員。非常少數人是後來長大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興趣,然後有了不起的成就。
我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是比較偏向歐洲,先讓我女兒接觸比較多的事物,但不逼她去學才藝,或者一定要學什麼。我只是想要看她開心玩的樣子,先讓她有一個開朗的心跟獨立的個性。台灣人的教育裡面,孩子有點像電腦一樣,給孩子什麼,孩子就要馬上學起來,才藝、運動、音樂、畫畫、英文等等通通要學。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很大的壓力,長大容易沒有自信,結果什麼都只學到皮毛而不專精。
在這篇文章裡面,我想要多分享一些來自西方專家的建議。一位土耳其的專家說:孩子的興趣跟才藝大約4 歲的時候開始發展的比較清楚。從4 歲開始,要給孩子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跟活動空間。孩子到了10 歲的時候,可以經過一些專業的觀察跟測驗更清楚知道孩子可以做什麼、優點在那裡等等。透過家長自己觀察也不一定會讓他們發現孩子的才藝,有些過程需要專業人士的分析。(歐洲就是這樣挖掘人才,例如足球明星梅西這樣10 歲被發現的)
最後想要給爸爸媽們8個讓孩子自然發揮才藝的建議:
- 玩一些創意的遊戲,讓孩子想出一些屬於自己的創意。
- 觀察孩子的興趣,看看他們喜歡什麼。有時候一個小反應會代表很多有創意的答案。
- 可以做筆記。寫下來孩子喜歡的事。例如:這些問題會幫助你、-那些事讓孩子呈現出最多的快樂跟能量、孩子什麼時候想要玩的最多?(比方我的女兒很愛運動,玩水。)、有沒有一些特別的聲音或者文字讓孩子特別有反應跟回答。
- 家庭裡面要有很好的感情。這樣孩子會感受到愛跟特別的氣氛。家人跟親戚的 關係好的時候,孩子們更想要表現、態度會好、表達能力會更好。小時候有好的生活品質,讓孩子有更多好的回憶。例如我小時候每年的夏天去海邊,天天玩遊戲,很多娛樂跟快樂。夏天沒有功課,也沒有家人的壓力,有探險世界的好奇心。
- 聽孩子們的意見跟想法。問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好好表達,給他們空間。如果還不想要學音樂的話,問他原因是什麼,讓他多解釋自己的心情跟感覺。
- 不要過度誇獎孩子。孩子給你看一幅畫的時候,不用馬上說很棒,可以先問他畫裡面最喜歡什麼,為什麼?給他們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發現更多的事。
- 不要把孩子跟其他人做比較。每一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說:你看,老王很好,你為什麼不是?這個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 給孩子們比較多的選擇。比如說,今天想要玩水還是去打籃球?你想要去山上還是去海邊?這類的。他們要知道被尊重,也要知道自己想要的事是什麼。這真的很重要。
本文節錄自《未來Family》: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