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覺醒父母,別當被戳就暴走的「蜥蜴爸媽」
當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留佩萱還在念大學時,跟社團夥伴一起到花蓮帶偏鄉營隊時,她常聽到一些很傳統的教養觀念,比方:「小孩都知道會吵才有糖吃,所以當小孩在吵,不要理他們就對了。」、「給小孩適當的體罰是對的,這樣才管得動!」
留佩萱聽來,直覺哪裡怪怪的,卻又說不出所以然,因為她念的是台大生化系,當時對教育心理、教養觀念並沒有概念,隨後她在學校看見了人本教育基金會的活動員培訓課程海報,馬上報名參加,後來她更成為了人本的數學想想帶隊老師。因為那份喜歡跟孩子接觸的心,後來促使留佩萱去美國讀書時轉讀諮商所。
讀碩士時,留佩萱啃著厚厚一本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 V),她驚覺幾乎所有心理疾病,都來自於成長中的創傷,因此她開始研究創傷、大腦神經科學、兒童創傷治療包括離婚、家暴、性侵等議題。
76年次的留佩萱雖年輕未婚,但諮商過許多孩子、青少年跟大學生,她發現,許多個案的痛苦來自父母、原生家庭,而童年遭受過越多負面經驗,成年時期得到身心疾病的比例會更高。身為諮商師,她只能在「傷害已經造成」後幫助個案復原。
下層腦被同理接納了,上層腦才會啟動
留佩萱在諮商過程中逐漸發現,有些會造成孩子惡性壓力的教養觀念,依然存在現代社會中。比方教養書上常提到,以「暫停法」、「隔離椅」來處理小孩的壞情緒,有些幼兒園老師甚至跟留佩萱解釋,用法是「小孩幾歲,就要隔離幾分鐘才有效。」然而根據留佩萱所學來分析,大人用隔離法管教,對小孩傳達的訊息是:「我只喜歡你開心的時候,當你被情緒困擾的時候,你要自己去面對,我不會理你,」可是,明明這時孩子最需要的是與人連結、而不是隔離,當下孩子需要有人幫忙安撫引發衝動的情緒腦,重新啟動掌控思考的理性腦。
本文節錄至《親子天下》:https://goo.gl/nYpd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