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身體權:掌握紅、黃、綠燈身體界限,避免兒少性侵

2017-05-19

作者:李宜蓁

 

「老師,樓上的阿伯在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來家裡敲門,阿伯跟我講話的時候貼得很近,他做了一些讓我不舒服的動作。我告訴爸爸媽媽,他們說:『啊?你阿伯怎麼會做這種事!沒什麼啦,他只是抱抱你,你想太多了。』」

新竹市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執行長黎源悅感嘆,之前她在中華民國得勝者教育協會工作多年,常在國中教授一門課叫「真愛守門員」,內容是帶孩子認識身體界限,上完課之後,偶而就會有幾個孩子默默上前找她,告訴她這些令人心碎的真實故事。

 

★家長無法分分秒秒守護孩子,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教他們保護自己

有些身體界限被侵犯的孩子雖內心感到不舒服,但是不敢求救、只能一直躲,是認為一旦求救好像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這沒什麼大不了」,「我是不是小題大作了」。

心禾診所心理師駱郁芬說,「身體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身體權是指每個孩子都有權力,決定自己的身體要不要被碰觸,像是背部、臉部跟頭部這些地方,如果感到不舒服,不管哪個部位,都要教導孩子積極主動的大聲拒絕。身體權的概念,大概在孩子兩、三歲就可以開始引導,自此之後孩子如有主張身體權說「不」的時候,家長、身邊的大人就要尊重並收手。而不是當孩子說不時,大人挖苦說「阿姨只是摸一下你的頭,你幹嘛那麼小氣」,如此會混淆孩子的身體權概念。

在台灣現行法律規定下,身體被侵犯的「當下」有沒有拒絕非常重要,會影響後續判決,有些人當下沒有馬上拒絕,並不是因為同意,而是愣住了。因此駱郁芬提醒,從小灌輸孩子的身體權概念,遇到事情即時勇敢的反應非常關鍵。

 

★紅、黃、綠燈身體界限

黎源悅也提供一個「紅燈、黃燈跟綠燈」的身體界限辨識法:綠燈像是「握手」,朋友間的開放區,甚至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也會有所接觸。黃燈像是「肩膀」、「手臂」等,跟熟悉朋友偶爾會攬肩膀打招呼一下。紅燈就是「穿泳裝會遮起來的身體部位」,即使是最親密的家人、都要經過允許才可以碰觸。黎源悅也提醒,家長從小就要給孩子隱私權,尊重孩子的身體與生活空間,而父母平常對彼此的尊重,更是給孩子無形的教育跟示範。

 

如果孩子不幸真的遭受侵犯,黎源悅提醒家長,有以下徵兆可察覺:

·  做噩夢、睡不好、易怒、退縮、咬指甲、害怕人際、害怕陌生人。

·  無助、覺得自己不乾淨、沒安全感、沒自信。

·  穿著打扮呈現兩個極端,一個極為中性、保護自己,一個是極為女性化想證明自己還有魅力。

·  有孩子會「猛吃」,有的是為了把自己吃胖、避免成為下一次被侵犯對象,有的是用吃來安慰自己、處理焦慮跟不安。

·  有些孩子的創傷會持續很久很久,他們有些在人生遇到打擊跟挫折時,為了不要回憶起傷心往事,比較容易有自殺想法,認為「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我就好了」。

如果是小小孩,駱郁芬建議可注意以下徵兆:

·  發現家中小小孩碰觸生殖器官的頻率太高,遊戲或對話出現奇怪的內容,例如:「不可以告訴大人喔!」「你要不要吃吃看我的小雞雞」等,或在假扮遊戲中出現性交情節。

·  有生殖器官碰觸行為,又加上生殖器官或其他身體部位的傷口,或出現異常哭鬧、害怕、憤怒等情緒,都要特別留意。

  

有些兒少性侵情況是加害者提供小孩糖果、點心,「來,我給你這個」,「你不要說出來,不然你會很丟臉」。加害者都會把罪惡感歸之於受害者,「都是因為你,才會發生這件事」,「你特別糟糕,所以才會被選上」。

以前我們會跟小孩說「不能跟陌生人走」,但遺憾的是,性侵的加害人有一半以上都是受害者熟識的人,因此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如果任何人做出任何讓你不舒服、你感到不對勁的的事情,馬上不要猶豫的拒絕。

 

★性侵不是你的錯

當孩子說出身體被侵犯的事實,大人當下可能也慌了,但先不要去否認,否則孩子會覺得事情發生是自己的錯。首先判斷事情發生的時間,如果是剛剛才發生,第一天不能洗澡、馬上帶去醫院驗傷、並且報案。再來,大人應盡量冷靜下來,請孩子訴說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孩子當下不肯說,也不要斷然逼問細節,先顧好孩子的感受。最後記得,在經過一連串的同理、接納跟釐清事件過程之後,受害者旁邊的支持系統,一定要傳遞給受害者最關鍵的訊息是「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會在旁邊一直陪伴你」。

 

 

 

本文轉載至《親子天下:https://goo.gl/j1Qi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