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安全感的教室,孩子學更好!
美國公共電視推出的紀錄片《未來學校》,從腦科學、教育和心理學探討學習,不只討論學什麼,更重要的是孩子怎麼學?
九月中旬,美國公共電視(PBS)拍攝了一系列的科學記錄片,《未來的學校》(School of the Future),從科學和科技的角度觀看學生如何學習。首播近兩個小時的影片,切入最新的大腦科學、教育和心理學家對於學習科學的研究發現。
這些發現探討目前美國社會在教育現場面對的挑戰,譬如:貧富差距的不平等、低社經社區學生的高輟學率和低成就,以及高社經地位社區家庭過度逼迫學生追求學業成功,造成的高自殺率與焦慮等。
紀錄片提出的解方不在討論學校未來要教什麼、學生要學什麼,而是了解學生「如何學」,如何可以學得更好。整個系統又要如何透過早期介入幫助弱勢家庭逆轉,讓學校成為有安全感的學習基地,讓學生有動機學習,並可以體悟學習的意義。
專家都同意,能否及早在學前階段培養孩子的某些技能,是他們入學以後能否成功的關鍵。但學校,卻不是決定孩子能否及早獲得這些技能的最重要因素。
閱讀,弭平貧富學習落差
許多專家相信,家長才是孩子能否成功學習的關鍵。奧勒岡州立大學研究發現,父母壓力愈大的孩子,愈容易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注意力能否集中,則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實驗證明,及早介入和提供支持減輕父母壓力,將會顯著改善孩子學習表現。
父母最大的壓力來源,是經濟問題。也就是說貧窮家庭的孩子,最容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力低落的問題。尤其在暑假期間,貧窮家庭的家長,忙於生活,沒有能力幫孩子安排暑期活動,導致貧窮家庭的孩子暑期學習力滑落問題嚴重。
奧勒岡州立大學挑選貧窮家庭學生,讓他們在暑假期間參與為期三個月的閱讀課程,結果發現有「魔術般的成效」,這些貧窮家庭子弟,開學以後的學力不但沒有滑落,反而可能超越富裕家庭子弟。
麻塞諸塞總醫院的兒童發展專家喬安娜.赫里斯托(Joanna Christodoulou)說:「一開始,你學習閱讀。然後,你才能從閱讀中學習。」她指出,閱讀力是一切學習力的根本。她主持的實驗更發現,參與閱讀課程的孩子,六週後腦部活動、腦部結構都會發生改變,變得更「聰明」。
壓力,會關閉大腦學習機制
閱讀力低落,是學習的大敵。壓力,則是另一個大敵。
非營利機構兒童發展機構Turnaround for Children執行長、兒童精神病學家潘蜜拉.康托爾(Pamela Cantor)指出,成長中的大腦,對壓力很敏感,當孩子壓力過大時,大腦的學習機制會「關閉」。
打造有安全感的教室,是孩子學習成功的關鍵。
在紐約布朗克斯一所小學任教的老師黛娜.科頓(Dena Kirton)觀察到,來自貧窮家庭、治安不好街區的孩子,生活裡被「沒有鉛筆可以寫作業」、「吃不飽」等問題困擾,根本無法專心學習。
她說:「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感到被愛的時候,才能好好學習。」布朗克斯是一個貧窮區域,貧窮人口多,治安很差。科頓無法一一介入每個孩子家庭,但是她致力把教室營造成一個溫暖的環境,至少讓每個孩子在踏入教室時,都感覺安全、被支持,可以安心學習。
為了讓學校能夠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學習,許多心理學家持續研究最有效的教學法。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長期研究發現,頻繁的小考,比一次大期中考、大期末考,更有助學習。實驗證明,每天下課前,就當天上課的內容隨堂抽考,有助學生回憶當天學到的知識,加以吸收,存在大腦裡,隨時可以取用。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馬克.麥克丹尼爾(Mark McDaniel)指出:「我們不只是要教孩子學習,還要教他們怎麼學習。」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要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做好準備,面對未來?教學法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教育嗎?
轉載資料來源:2016-10 親子天下雜誌 83期 https://goo.gl/DTRZ9R
作者: 曾多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