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篇》5大教養法則, 讓男孩天賦發光

2017-10-03

作者:張德齡

 

因為先天生理的差異,小男生好動、喜歡挑戰權威的特質,經常讓他們被冤枉,甚至貼上難管教的標籤。教養男孩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幫助他們化危機為優勢?

「男生在求學過程中,比女生受的挫折相對較多。」 一位校長觀察學校的狀況,先不管男女,試問,一位乖巧、聽話、守規矩、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和一個比較調皮搗蛋、頂嘴、不聽話的小孩,哪個比較討喜?

 

兒童情緒管理課程笛飛兒的班級中,就有八成以上是男生,「很多都是在學校被貼標籤、不懂得和同學相處、很會鬧別人、拿筆戳同學、跟老師頂嘴、把同學椅子抽走、不服從老師教導,或是在家動不動就跟爸媽生氣、甩門、摔東西、亂發脾氣……,」創辦人楊鈺瑩說。

「女孩的行為在學校就好像黃金標準的模範生,今日的小男孩就好像優質女孩的次等品。」心理學家湯姆森這般形容。

 

擔任雲門舞集老師十多年的林怡君觀察,「女生容易被老師肯定,她們願意配合、乖巧,也較願意Follow指令;男生則比較自我,喜歡挑戰權威,不見得聽老師的話,比較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但她發現,原本散漫的小男生,碰到有挑戰時,興致就來了,在舞蹈中沒有標準答案,他們的創意無窮,常常能夠突破框框,爆發力十足。

 
如何幫助男孩們度過成長的關鍵時刻,解除他們的危機?《未來Family》整理多位專家和老師的建議,歸納出五點教養男孩的實用法則:

 

《教養男孩這樣做1》-親子共讀,有助於加強語文和表達能力

勁寶兒幼兒園主任陳麗華觀察,女生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語文的優勢,表達能力較好。他們舉辦兒童說故事比賽,大部分得名的都是女生,但有一年是位小男生,他講故事時抑揚頓挫,很有意思。後來才知道,原來媽媽就是這樣唸故事給他聽的,而且小男孩中班就熱愛閱讀,語文能力很強,因此陳主任認為,爸媽的陪讀與協助是關鍵。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系系主任張鑑如強調親子共讀的重要,不只是量,質也要提升。她建議,運用對話式閱讀,將共讀故事的內容延伸,實驗證明可以增加孩子的表達能力。例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中,蟲吃得很飽,吃了哪些東西?家長可以詢問孩子是否有相同的經驗,不只是讀故事,而用對話的方式。
學齡前的孩子,張鑑如建議可以先和他們玩「玩字」和「拆字」的遊戲,不急著先教孩子寫字,先以「畫字」開始,找到適合的筆或文具,不需要過分要求字的工整,最重要的是,提升他們對文字的興趣。

 

親職作家彭菊仙也指出,小男孩的小肌肉比同年齡的女生發展較慢,不急著寫字,不要讓寫字壞了他們對「寫作」的胃口。

在閱讀方面,專家指出,因為男孩的生理發展比女生慢,學校選擇閱讀方面也應當考量男孩的閱讀能力,挑選合適的題材。彭菊仙以男孩會喜歡的戰爭或冒險為題,帶領孩子閱讀《三國演義》、《西遊記》,中高年級後選擇男孩有興趣的偵探故事,如《福爾摩斯》、《亞森羅蘋》系列,激發孩子閱讀的樂趣。

 

 
《教養男孩這樣做2》-幫助孩子找到情緒的出口

研究兒童情緒多年的楊鈺瑩表示,男孩處理情緒的部位主要在杏仁核,掌控比較原始的情緒,與語言區的連結並不密切,男孩在情緒表達能力上的發展,比同年齡女生還晚,也需要比較多的幫助。

楊鈺瑩指出,來上情緒課孩子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情緒覺察力」很低,當有情緒時,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比如說,孩子跟朋友吵架時,其實是生氣的,但臉上卻面無表情,裝作不在乎,問他也不說,但是內在和外顯是完全不一樣的。

她認為,華人社會不喜歡孩子有情緒,不喜歡他們生氣,不可以做脫序的事情,而導致孩子情緒無法發洩。小朋友當下沒有覺察內心的狀態,沒有學習怎麼處理情緒。其實適當的宣洩是好的,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找出情緒點,進而改進。

 

《教養男孩這樣做3》-增加活動時間,培養運動習慣

增加下課自由活動時間,反而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研究顯示,減少下課時間對男生造成的影響比女生大。很多老師都以「不准下課」,來處罰上課不乖的學生,其實反而造成反效果。

研究顯示,運動能改造大腦,讓IQ高、EQ好,身體強壯。暢銷書《聰明學習靠運動》,主張運動是讓人更健康、更聰明的天然健腦丸。作者提瑞醫生認為,運動身體等於運動大腦,促進神經連結,還刺激腦神經細胞增長,強化大腦功能,讓學習效果更好。

瓊斯盃時代籃球國手張嗣漢,目前擔任美國好市多(Costco)亞洲區總裁,也是兩位兒子的父親,他認為,運動不止讓孩子身體好,還能夠鍛鍊出抗壓和自信,以及運動家精神,培養孩子運動習慣,也能讓他們遠離電玩。

 

 
《教養男孩這樣做4》-
建立家庭秩序與紀律

潘榮吉和太太柯良宜都任教於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育有兩個兒子。他認為,孩子都需要設立界限,尤其男孩特別需要管教,必須劃定清楚的界限,他們比較不會無所適從,當然這也涉及家庭主權結構(確立誰是一家之主的概念)。

潘榮吉分享,以前家裡的照片都有小孩,某天他特意將照片換成只有他們夫妻二人,後來孩子問:「為什麼這張沒有我?」其實爸爸的用意在宣示主權,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孩子,這個家是爸爸媽媽建立的,孩子是後來才加入的,有一天孩子會離開,但父母還會在這裡。他的用意告訴兒子,這個家是父母作主,不是孩子,父母的立場也要一致。他認為,父母管教是必要的。

柯良宜則指出,男孩必須給予簡單明確的指令,讓他容易執行。有研究顯示,父母想遏止一項行為,如果讓孩子自己選,大部分女孩認為,具有同理心的解釋比較有效果,例如「如果妹妹把我的玩具弄壞了,你會怎麼樣?」但是同樣的話語和男生說,可能沒有用。大部分男生認為,嚴格禁止就好,用同理心去「想」,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還不如直接告訴我。男孩的社會情緒發展大概平均慢女孩四年,可能要到14歲,才能用同理心理解事情。

  

《教養男孩這樣做5》-同儕影響大,多留意交友狀況

趨勢科技創辦人陳怡蓁指出,通常兒子不太聊朋友的事,兒子小時候,她常主動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玩,可以順便觀察他的交友狀況,也能從他們的聊天中,知道最近朋友圈發生的事。

彭菊仙給孩子的寒暑假功課之一,就是邀請他們最好的幾位朋友到家裡作客,一方面訓練孩子待客之道,一方面檢視他們是否有選擇益友的能力。

柯良宜認為,在孩子進入前青春期時,最大的影響力是同儕。她兒子在小五時的交友圈出現問題,他和幾個混幫派的同學很要好,曾令父母很頭痛。

後來柯良宜的處理方式,是幫兒子建立新的同儕,媽媽主動邀請幾位班上有求學動機的同學,下課後免費幫他們補習,順利讓兒子脫離原來的交友圈。新群體有好的經驗與互動,對孩子有正面幫助。

  

如何引導男孩學會情緒管理?
兒童EQ教育專家楊鈺瑩建議家長,可以試試幾個步驟,幫助兒子掌控情緒。
1. 建立替代行為:心裡不舒服時,除了發脾氣,還可以做什麼?
2. 練習情緒覺察:與孩子討論並找出生氣的點,培養對「憤怒情緒」的敏銳度,討論什麼事情或哪些字眼會讓孩子生氣,原因是什麼,有必要生氣嗎?生氣時會有什麼感覺,有這種感覺時該怎麼辦?
3. 幫助孩子建立新習慣:陪孩子練習遇到生氣時的感覺,探討最適當的處理方法,溫和的請他用新方法表示他的不舒服,建立新習慣。

 

 

 

本文節錄至《未來Family》: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3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