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計算的迷思

2016-05-11
"
數學計算的迷思
 
 
作者:Sama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哥哥段考剛結束,成績揭曉後,擅長的數學慘遭滑鐵盧。這個跌破眼鏡的分數,讓學校導師都關切,哥哥回家告訴我時,雖然淡定如常,卻顯得有些疲憊。
 
哥哥告訴我,這次月考的數學主要以計算題為主,並沒有太多需要思索的題目,大量繁複計算的題目,讓他這種平常著重理解、缺乏計算練習的學生,完全佔不了便宜,反而顯得手忙腳亂。哥哥問我:數學應該要著重於思考,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計算練習上,而不重視思考,那不就偏離了數學學習的重點了嗎?
 
我想了想,跟哥哥分享我的看法:我也認為在數學裡思考應重於計算練習,重複練習複雜的計算沒有很大意義,畢竟在跳脫國高中數學學習,進入專業領域後,複雜計算都被電腦和軟體所取代,屆時,最重要的還是思考與應用。不過,升學環境中,普遍性認定分數高於其它一切,如果嫻熟複雜的計算練習可以取得高分,似乎也是無法偏廢,這是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在我的求學經驗中,數學的思考與取得高分的重複練習並沒有產生太大衝突,端看自己如何找到恰當的方式去做面對。
 
哥哥上國中後,除了七年級數學外,因為加入學校科學社團,有機會接觸各樣多樣化數學專題,對於這些數學專題需要大量的思考,讓他充滿興趣,反而對於正式數學課程裡重複性的練習興趣缺缺。然而,當時間有限時,那麼數學裡的思考與計算,到底如何選擇?這大概也是哥哥目前的難題吧!
 
我的工作與統計分析密不可分,在這個領域中,有機會遇到很多研究生和同樣從事分析的人員,常常發現面對龐大數據時,大部分的人可以嫻熟使用各種統計方法,卻不一定可以真正觸及分析的意義,往往沒辦法對數據進行最適切詮釋,這也暴露了在培訓統計相關人才的過程中,過度著重於理論,反而忽略了思考的重要,這和最近哥哥提及數學的計算與思考,有著類似的情況。
 
我想起最近有台大教授主張中小學該用計算機教學,文中提到有些數學老師害怕學生是否因為使用計算機,反而不好好學習數學原理原則。從哥哥最近事件,還有我自身經驗,卻有不一樣的看法:計算機的妥善使用,可以讓孩子有更大的空間去思考,而不被侷限於一再重複計算,或許可以開拓中學數學學習的另一方向。
 
段考考卷被哥哥擺在桌面上,放了二天,我未置一詞,因為,我理解哥哥的煩惱,也覺得他的思索很有意義。他的困擾、他的疑惑,需要自己設法解決,我並幫不上忙,也就不用多言了。
 
數學計算的迷思是個社會結構性問題,只要升學機制未改,考試評量方式難以扭轉,就會一直存在。我不想高談中學的數學教育合不合理,因為這是短時間、以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問題,我比較期待在現有困境中,孩子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應對。他可以選擇著重於思考、也可以選擇不在意考試的分數、或者可以找到數學思考與取得高分的平衡點,就看自己如何找到方法去面對。 
 
資料來源 : http://blog.xuite.net/sama01/blog/362444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