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有自信但不自戀的孩子

2015-12-09

數學不是用教的,思達數學,國小數學補習班,幼兒創意思考數學,從小打好數學理解能力
教出有自信但不自戀的孩子
 
自信心是什麼?孩子是自信還是自戀?過多的鼓勵是否會建立脆弱的自信?孩子沒自信,才處處忍讓他人、不懂自我保護?沒自信的爸媽也能教出有自信的孩子?!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呢?
 
 
自信心是什麼?
 
黃偉俐身心診所、宇寧診所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表示,自信是一種人們對他自己在某一特定的事情上,預測自己有能力成功完成該事件的信任程度,換句話說,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情的信心程度。
 
自信心的建立是連續動態的過程
 
自信心是一種心理的狀態,這種狀態是變動,而非全面性的,舉例來說,一個人可能對寫好功課相當有自信,但是對於運動跑四百公尺卻沒有自信,自信會隨著一個人在某個特定事件中的表現而有所改變。
 
自信≠自我概念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進一步指出,一般人常會把自信與自我概念看成同一個東西,然而兩者不太一樣,自我概念是對於自我的覺察,是指「我如何看我自己,我如何評價我自己,我的態度、價值觀、信念」等等,這是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通常會受到別人對我的看法所影響,而自信是其中一種表現的型態;自信心低會影響自我概念,但是自信心低的時候不一定自我概念就不好,舉例來說,我對自己的自我概念是我是一個樂觀且外向的人,但是,我對於自己運動方面的表現並沒有自信心。
 
自信≠自尊
 
另一個也容易跟自信混淆的概念是自尊,自尊是我對於我自己接納的程度,覺得自己到底有沒有價值,通常是一個人對他自己各方面能力、特質、價值或整體評價後的感受。簡言之,自尊是自我價值感的評估。
 
培養出自信還是自戀的孩子?
 
一般人常說過度的自信,會變成了自戀、自以為是,究竟在教養上面,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才能真正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而非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處事態度呢?
 
引導孩子體驗他人的情緒狀態
 
就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個體會從自我中心的角度慢慢發展成越來越能夠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不再只是固執在自己的角色中;越能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自傲或以自我為中心的程度就會越低。
家長可以藉由角色的轉換練習,幫助孩子體驗到別人的狀態,例如,「如果我學你(孩子)剛剛說話的方式對你說,你會有什麼感覺呢?」「當你剛剛這樣對我說話,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為…」,經由一次次練習與引導,孩子越能學會感受別人的情緒、經驗,也越能設身處地的從別人的立場來看事情。
 
勿事事立即滿足孩子需求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指出,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很可能是在教養的過程中,忽略了要去體察別人的狀態。有些家長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沒有讓孩子體會到自己需求被滿足的過成中,所造成別人的不便。換句話說,當孩子的自我需求總是很快就被滿足,他就很難看見別人的困難,因此,建議家長並非事事都要順著孩子,可以適時的讓孩子學習配合家人,而非總是以自己的需求為優先。
 


 
諮詢/黃偉俐身心診所、宇寧診所臨床心理師
現任:黃偉俐身心診所、宇寧診所臨床心理師 
學歷: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諮商組碩士 
經歷:新北市國中小輔導教師督導、特約心理師、聖母醫護專科管理學校講師、馬偕醫院、長青醫院心理師 
著作: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心理師給父母的20個教養解答(木馬文化);
譯作:社交零壓力:擺脫焦慮,重塑自信(生智)、認知治療:基礎與進階(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