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臺灣|用教具讓兒童探索式學習落地,臺灣思達數學已耕耘30年
國小數學三年級 | 數學邏輯思考 大家一起來動動腦筋吧! 【不貪吃的三兄弟】 大寶放學回家,肚子很餓,見到桌上有一盤櫻桃,心想,我們家有
(思達數學創始人魏士傅)
“你們的思維像是被同一把刀割過的。”
近日,芥末堆GET World · 全球教育精英考察團走進寶島臺灣,以早幼教為主要方向造訪了多家知名機構,其中思達數學創始人魏士傅讓我們瞭解了什麼是數學思考力,以及思達數學29年專注兒童數學能力培養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養趣學數學”體系。
魏老師在電子課件上又為我們展示瞭解方程之外的5種解法,這全是由在思達數學學習的3-8歲孩子提出的。
“10歲前,應該養趣學數學。我們不會否定孩子們的想法,也不會刻意教兒童固定的思路,而是採用本能學習法,讓孩子自己體驗摸索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數學思考力。”
思達數學專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力,目前已經有30年歷史。創始人魏士傅此前是臺灣某高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其實很簡單的問題很多學生卻由於不會變通而解答不出來,究其原因則是學生們小時候“背公式,死讀書”的產物。
而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基本成型,他在體制內難以再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思考,於是他辭掉體制內工作,和愛人共同創辦了面向3-8歲兒童進行數學培訓的思達數學,致力於從小培養學生的思考力。
其宣導的理念是本能學習法,並且充分發揮數位課件和數學教具的作用,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動手學數學。老師則盡可能少地干預學生的思考過程,只在關鍵節點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從來不否定孩子們的想法,讓孩子們享受摸索的過程。其學習內容則是常見的數、量、代數、空間等數學知識。
3-6歲的低年齡段的學生課堂中,兒童有大量的時間自己玩數位棒。老師在提出某個問題後,學生自主想辦法解答。這樣下來,同樣的知識點,在學校授課時可能老師10分鐘就講完了,但在思達數學的課堂中,則可能探究一個小時,多出來的數倍時間則是兒童自己摸索試錯的過程。“在還沒有各種條條框框限制的兒童世界中,同一道題目可能有多種解法,很多成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想法兒童都能自己想到。”
(思達數學的教具)
在長期教學過程中,魏士傅將學生遇到的問題不斷總結,現在已經積累了400多套教具和教案,鼓勵學生進行多元思考,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不僅可以用實體教具進行親自動手學習,伴隨近年來臺灣興起的數位化趨勢,思達數學還研發了一套電子教案,將解題思路視覺化,讓學生能輕鬆地理解諸如公倍數、約分等各種概念。
魏士傅認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思路是不刻意教孩子,更不否定孩子們的想法,而是“淺度”引導孩子進行思考,激發其內在的本能,“孩子們提出的任何一種想法都有其自己的道理,老師首先不要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傾聽,對於部分確實有問題的思路則在局部進行引導。”
而快節奏下的現實往往與高效的學習方式背道而馳,現在的很多家長缺少“定力”,急切地希望孩子“高效”地學會東西,但實際上思維方式的養成是一個需要大量探索的過程,孩子們完全有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去學到。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魏老師發現,很多書本裡規定高年級的題目,低年級的學生也能解答出來,因為探究式的思路在孩子的世界裡有無限可能。
思達數學創始人魏士傅已經63歲,目前還專注在第一線教學,希望接觸各種“問題”學生,將教學作為自己的終身任務。
對於通過這種“慢”方法培養出的學生是否會落後於應試體系下的同齡學生,魏老師這樣回答——“ 未來的世界千變萬化,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知識可能不久後就需要全部更新。探究式學習培養的更多是通用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3-8歲正是養成良好思維方式的黃金時期。”
在我看來,思達數學提倡的本能學習法——即耗費大量時間的探究式學習一定能帶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思考方式,而思達數學正是提供了一個這樣的環境,讓在思維尚未成型的孩子都有探索式學習的機會,並用近30年的時間將探索式學習落地。
資料來源 : 2017-05-09 熏熏 芥末堆看教育 、 2019-04-03 資料更新
nt-size: medium; } .style2 {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微軟正黑體; } .style3 { font-family: 微軟正黑體; } .style4 { 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微軟正黑體; font-size: medium; }
(思達數學創始人魏士傅)
“你們的思維像是被同一把刀割過的。”
近日,芥末堆GET World · 全球教育精英考察團走進寶島臺灣,以早幼教為主要方向造訪了多家知名機構,其中思達數學創始人魏士傅讓我們瞭解了什麼是數學思考力,以及思達數學29年專注兒童數學能力培養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養趣學數學”體系。
魏老師在電子課件上又為我們展示瞭解方程之外的5種解法,這全是由在思達數學學習的3-8歲孩子提出的。
“10歲前,應該養趣學數學。我們不會否定孩子們的想法,也不會刻意教兒童固定的思路,而是採用本能學習法,讓孩子自己體驗摸索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數學思考力。”
思達數學專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力,目前已經有30年歷史。創始人魏士傅此前是臺灣某高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其實很簡單的問題很多學生卻由於不會變通而解答不出來,究其原因則是學生們小時候“背公式,死讀書”的產物。
而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基本成型,他在體制內難以再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思考,於是他辭掉體制內工作,和愛人共同創辦了面向3-8歲兒童進行數學培訓的思達數學,致力於從小培養學生的思考力。
其宣導的理念是本能學習法,並且充分發揮數位課件和數學教具的作用,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動手學數學。老師則盡可能少地干預學生的思考過程,只在關鍵節點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從來不否定孩子們的想法,讓孩子們享受摸索的過程。其學習內容則是常見的數、量、代數、空間等數學知識。
3-6歲的低年齡段的學生課堂中,兒童有大量的時間自己玩數位棒。老師在提出某個問題後,學生自主想辦法解答。這樣下來,同樣的知識點,在學校授課時可能老師10分鐘就講完了,但在思達數學的課堂中,則可能探究一個小時,多出來的數倍時間則是兒童自己摸索試錯的過程。“在還沒有各種條條框框限制的兒童世界中,同一道題目可能有多種解法,很多成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想法兒童都能自己想到。”
(思達數學的教具)
在長期教學過程中,魏士傅將學生遇到的問題不斷總結,現在已經積累了400多套教具和教案,鼓勵學生進行多元思考,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不僅可以用實體教具進行親自動手學習,伴隨近年來臺灣興起的數位化趨勢,思達數學還研發了一套電子教案,將解題思路視覺化,讓學生能輕鬆地理解諸如公倍數、約分等各種概念。
魏士傅認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思路是不刻意教孩子,更不否定孩子們的想法,而是“淺度”引導孩子進行思考,激發其內在的本能,“孩子們提出的任何一種想法都有其自己的道理,老師首先不要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傾聽,對於部分確實有問題的思路則在局部進行引導。”
而快節奏下的現實往往與高效的學習方式背道而馳,現在的很多家長缺少“定力”,急切地希望孩子“高效”地學會東西,但實際上思維方式的養成是一個需要大量探索的過程,孩子們完全有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去學到。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魏老師發現,很多書本裡規定高年級的題目,低年級的學生也能解答出來,因為探究式的思路在孩子的世界裡有無限可能。
思達數學創始人魏士傅已經63歲,目前還專注在第一線教學,希望接觸各種“問題”學生,將教學作為自己的終身任務。
對於通過這種“慢”方法培養出的學生是否會落後於應試體系下的同齡學生,魏老師這樣回答——“ 未來的世界千變萬化,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知識可能不久後就需要全部更新。探究式學習培養的更多是通用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3-8歲正是養成良好思維方式的黃金時期。”
在我看來,思達數學提倡的本能學習法——即耗費大量時間的探究式學習一定能帶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思考方式,而思達數學正是提供了一個這樣的環境,讓在思維尚未成型的孩子都有探索式學習的機會,並用近30年的時間將探索式學習落地。
資料來源 : 2017-05-09 熏熏 芥末堆看教育 、 2019-04-03 資料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