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育數學會考題、國小三年級解數學,每個孩子的想法都不同
104年國中教育數學會考,國小三年級,每個孩子數學解法都不同
思考是本能,態度是結果,數學「味口」好,關鍵在環境。思達數學 ,27年「不發考卷」,擺脫為分數而學習,多元教具玩數學,觀察、提問、思考、表達,建構解決問題能力的自信,願意多動腦,3-8歲多元數學力帶著走!
今年數學科的兩題非選擇題,偏向「類PISA」題型,去年沒計分,今年開始計分,對於數學比較有興趣,願意接受有挑戰性題目的孩子,是有機會被鑑別出來的。
其中有一題只要小二或國小三年級的數學程度,不需要代數或公式,基礎的四則運算能力就可以解出來!您也可以試試看!數學題目都一定看的懂,只是數學解題要想一想!
孩子的未來是要具備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今日許多問題未必有標準答案,更快速變動的未來,更加是如此,孩子今日學習的環境,有太多思考的框架,只是扼煞了孩子思考的本能,能不斷超越思考的框架,才能培養出帶著走的數學力!
數學會考的題目是長這樣子的~
這樣的題型,與思達數學教育的理念,所要培養孩子的能力很一致的。老師們興奮地分別給了國小三~六年級各班的孩子去試試,結果50%~80%的孩子,可以解出來!
特別是小三,小四的學生,大約5~15分鐘,大於50%不提示,可得正解! 討論過程都能理解,不會覺得難,請看以下孩子自行思考了10分鐘後,所進入教學討論的現場, 一刀未剪的實況分享!
老師讓孩子自行先讀題,想一想, 先看得懂題目在說什麼?問什麼?
有那些關鍵的線索?要從哪下手?他們開始也不知道這題目是國中教育會考的數學非選擇題,習慣了從小 觀察、提問、思考、表達,所培養的思考力,想出來的才是自己帶著走的,靜靜的想著,坐在後面的父母也一如往常, 靜靜的陪著,支持著!
這是實況錄影小三這一班的A學生的想法 :
把5月1日先當星期一,排到30號就是星期二星期一有5 天 (5/1,8,15,22,29),題目說星期一寫1張,所以1(張)*5=5(張) 星期二寫2張,有5天,2(張)*5=10(張),星期三寫3張,有天,3(張)*4=12(張), 5+10+12+16+20+24+28=115, 115<120,沒超過120張, 所以不是(30號是星期二) 這種可能
第二步想法:
把5月1日先當星期二,排到30號就是星期三, 再來分別計算期一到星期日各寫了幾張,最後加總起來(4+10+15+16+20+24+28=117),117<120,所以也不是(30號是星期三)這種可能
最後,他發現要超過120張, 5月30日 的可能有: 星期五,六,日 (雖然是笨方法,但這已經不容易了!)
這是同一班的B學生的想法:
一般國小應用問題,2~4個算式就有答案, 要再多轉幾個彎,孩子大多就放棄了!
這些孩子也不是資優生,我們也不是要培養資優生的孩子, 只希望孩子願意多思考,不要放棄思考,多想一點,多走一步, 錯了沒關係,想了哪些? 還可以怎麼想會更好?
這是同一班C學生的想法:
同樣的題目每個孩子的解法都不同, 才是我們希望培養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方法不是唯一一定還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別給孩子太多框架, 不要扼煞了孩子的思考力!